



「V過」結構看起來好像沒那麼難,語義不就是表達經驗,但是看到教材上的例句會發掘「V過」其實是功能型的語法,也就是爲什麼要表達經驗,我們平常不會只是問「你去過歐洲嗎?」就結束,確認經驗的背後目的是什麼,這才是「V過」的核心重點。
另外「V過」常與「完成了」搭配出現。因此,學生對於「你吃早飯了嗎?」跟「你吃過早飯了嗎?」的疑問,是一樣,還是不一樣?若是一樣,那「你吃過臭豆腐嗎」跟「你吃過臭豆腐了嗎」怎麼說呢?兩者的差異是什麼?
重點應該是讓學生知道何時要搭配「完成了」?搭配了的語義功能是什麼?而用「V過」確認是否有經驗的目的是什麼?而用「V過了」來回答或詢問,又表達了什麼不同的功能呢?這些都是「V過」的教學重點
所以到底「V過O」跟「V過O了」兩種不同的結構,幾個功能,該怎麼組織教學?訓練的策略與方法是什麼?怎麼練習才能符合生活使用呢?才能讓學生覺得真的可以用來交流溝通跟表達?
答案全在教案中哦!
教案內容通通都有,包含:
- 必備知識——語法書上的內容、備課重點、教學設計與步驟
- 教學簡報——一份可直接拿來上可用的PPT
-
說明示範——針對教學影片的PPT解說示範的影片
作者簡介:
陳怡靜/ 說吧語言工作室 ꔷ 創辦人
受過本科專業訓練,在華語教學深耕20多年。曾任成大對外華語學程講師、成大華語中心教學總監。在教學法方面,除了一般華語中心教學體系外,也受過像ICLP教學模式、美國明德暑校暑期密集課程教學訓練。此外,十多年前開始做師資培訓,深入淺出並提供大量實際經驗的教學引導,培養出活躍在各地的優秀老師。